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医药论坛 > 增强创新能力 不断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增强创新能力 不断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黑龙江省医药工业研究所
    黑龙江省医药工业研究所(黑龙江省中药研究所),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科研事业单位,是我省中药重点实验室和药物缓控释制剂重点学科,下设7个研究室和1个动物饲养中心。专业配套,学科齐全,达到了省中西药学科领域的先进水平。研究所创办的《黑龙江医药》杂志,是黑龙江省医药行业的核心期刊。
    建所30多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12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获国家新药证书10项,国家专利6项。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新药临床批件13个,生产批件5个,为企业产业化前期研究品种30多个,为多家企业制定标准,进行了分离单体、药效、毒理实验研究。这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增加产值近10亿元,为国家增加税收几千万元,为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明确研发方向,打造技术领先优势
    建所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求真、创新、合作、争强”的科研宗旨,以求真为立身之本,以创新为发展之基,以合作为力量之源,以争强为成功之路。以自主创新和源头创新为方向,以老药改造和缓控释制剂为重点,形成明显的学科特色和较强的中药新药创新能力。
    目前,已形成具有国内技术领先的三大优势。
    一是应用苦参总碱提取新工艺,制得的“乙肝灵注射液”、“苦参凝胶剂”、“心律宁滴丸”为标志性成果,在中药提取工艺、新制剂方面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中药现代化研究技术优势;
    二是以“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美愈缓释胶囊”为标志性成果,在缓释微丸工业化生产,复方缓、控释制剂研究、定时、定速、定位、脂质体制剂等高端制剂新产品方面取得突出成功,形成了新药缓释、控释制剂及现代释药系统研究技术优势;
    三是以龙胆草、防风为代表的北药野生变家种项目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中药材栽培繁育技术优势。
    二、改造传统工艺,促进老品种提档升级
    在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我所坚持自主创新和源头创新为主攻方向,应用先进科技手段,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与有效部位,以及毒效成分和毒效部位,制备高效、速效、长效、低毒的中药制剂。我所标志性项目“苦参系列”,就是这方面的典范。经过调研发现,苦参在我省蕴藏量巨大,苦参产品的疗效很好,而且市场占有率低,目前市场上仅有“心律宁片”、“苦参栓”等几个制剂品种,其发展空间巨大。于是决定对苦参进行全面研究开发。一是着力研究工艺提取的核心技术。先后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五代研究,其中第一代工艺已列入国家标准,第二代工艺是抗癌药“吗特灵注射液”的原料工艺,第三代、第四代工艺为实验室工艺。以上四代工艺最大弊端是氯仿提取,污染环境,成本较高。第五代工艺利用苦参总碱水溶液pH梯度洗脱法,将杂质与苦参总碱成功分离,使苦参总碱含量达到80%以上,比原来提高10%以上。整个工艺过程是以水为溶媒,降低了成本,解决了工艺污染问题。二是在苦参新制剂开发上实现突破。先后研究开发出新药“苦参凝胶剂”获新药证书,新药“心律宁滴丸”获新药临床批件,这两种新药均成功转让;新药“苦参软胶囊”获新药临床批件;新药“乙肝灵注射剂”,借助哈尔滨仁皇药业的资金合作,在进行毒性等部分临床前研究。三是在苦参提取物标准上实现重大突破。完成了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中药苦参提取质量标准的研究”,获得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现了四项首创:一是实现无污染环境的新工艺;二是实现了药材、中间体、成品指纹图谱高度相关性;三是中药凝胶剂填补了我国中药的空白;四是首次研制出苦参总碱注射液为无色水针。苦参系列产品为企业创下数亿产值和效益。我们也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实现了高尖端技术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目的。
    三、采用缓、控释技术,铸就高附加值品种
    1992年,我所确定以缓、控释制剂技术为研发方向。组成强有力的课题组,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开发缓、控释制剂技术,并投资购进一批试验仪器及沸腾制丸包衣机等中试设备。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制出,由缓释微丸组成胶囊剂的国家级新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并于1996年成功上市。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实现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已为中国药科大学实验药厂创造产值上亿元,利税达几千万。该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产品被定为国家级重点火炬计划项目。以这项技术及研发平台为支撑,我们又开发出复方缓释胶囊新药“美愈缓释胶囊”,将祛痰药与镇咳药通过速释微丸和缓释微丸巧妙地制剂组合,达到速效祛痰、长效镇咳的双重作用,解决了临床上镇咳药和祛痰药复方伍用,药理作用相互拮抗的世界难题,这一新药属世界首创,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及国家临床批件,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成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新药品种。之后又研制出“盐酸恩丹西酮缓释胶囊”,它是放、化疗止吐新药,目前也获得了国家临床批件。
    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产品更新、品质升级
    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所企”合作的模式,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实现“所企”各方要素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所先后为省内外十几家药厂研制出新药“米诺地尔乳膏”、 “前列舒乐胶囊”、“妇宁泡腾栓”等十个品种,仿制品种二十余个。目前,我所多项研究在同步进行中,采用分离技术,对治疗抗遗尿、尿失禁的新药“文冠果制剂”的成分进行分离,对其药理药效进行综合研究;采用脂质体技术,对北豆根水针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矫味技术”,对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中草药口服液进行苦味掩蔽研究;治疗糖尿病的创新新药正在研制中。形成与多家制药企业共同合作、携手发展的新格局,为促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市场竞争实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加大科研改革力度,推动人才快速成长
    改革创造生产力。我所坚持改革,不断完善《所科研改革管理办法》。一是还建立了课题责任制。所领导与课题组签订项目完成“目标责任状”,并严格按照“目标责任状”的条款兑现奖罚。为推进科研进度,定期召开科研项目研究分析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在全所形成了浓厚的追求高效、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在奖金分配上给与倾斜,根据课题组完成的项目不同,奖金比例而有所不同,扣出总成本后,最高可达到70%,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为企业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规定:课题研发前期成本,课题组要承担10%,对降低研发成本,减少不必要浪费起到了制约作用,形成利益共得、风险同担的制约机制。三是注重科技人才后续能力的培养。我们鼓励年轻科研人员继续深造,已有十几人攻读硕士和博士,并在求学期间保持工资待遇不降低,为研究所研究事业的深入、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