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会员之窗 > 大中药 大志向 大舞台——记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

大中药 大志向 大舞台——记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践已经检验:唯有品质可以延续,唯有文化不能模仿。“做好事业,做好人;做良心企业,做良心人”是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一直不懈努力追求的方向,也是支撑企业长久发展的精神信仰,更是一个制药企业对民众许下的庄严承诺。——题记   

    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是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底,主要由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哈药集团中药商贸有限公司、哈药集团世一堂百川医药商贸有限公司、哈药集团世一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组成。公司2012年底拥有资产总额17.8亿元,拥有职工3313人,其中科技人员占30%以上,是一个集科研、生产、商贸为一体,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齐备的大型制药企业。
2012年,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来说,终究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医药行业在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潮下,波澜壮阔,辎重前行,新医改方案、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等充斥其间,医药产业在政策风云中获得了发展的延伸动力。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内环境,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栉沐风雨,卓然而立,驶过激流,破浪向前,在风云激荡间,让世人看到了一道道亮丽的彩虹,在黑土大地上唱响了一首“哈药中药好声音”。2012年中药公司整体收入实现22.08亿元,实现利润1.12亿元,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创历史新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收入达22亿元的医药企业,成立至今还不满4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刚刚成立的企业,能够在短短4年时间内取得如此的经营业绩?这还要从公司成立之初说起。
强强联手,新公司应运而生,开启中药板块发展新纪元。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2008年12月12日,在集团公司的统一战略部署下,“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市工商局成功注册,并将哈药集团中药二厂、中药三厂和世一堂制药厂统一纳入旗下,进行统一经营及管理。同时,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与哈药集团中药三厂合并,将哈药集团中药三厂整体并入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原中药三厂许可生产的项目:栓剂、口服液和糖浆剂(含中药提取)增加到世一堂制药厂的经营许可围内。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各中药企业成功实现了产业整合,开创了中药板块整合发展的新纪元!
一个是成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支中药粉针剂的著名制药企业、国内产能最大的中药粉针剂现代化生产基地——哈药集团中药二厂;一个是发轫于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走过沧桑百年,经历世纪风云,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并新近加入了安瑞克、逍遥丸、妇宁栓等一批强势广告产品梯队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世一堂”。当他们携起手走到一起的时候,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在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成立以前,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各自年收入只有2亿左右,哈药集团中药三厂年收入只有1亿左右。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强化企业规模优势,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在拥有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和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两大工业企业的基础上,向商业发起了进军。2009年2月18日,“哈药集团中药商贸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承担起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内部中药二厂和世一堂制药厂的药品营销业务,企业规模化经营优势日益凸显。为进一步扩大企业营销网络,提升企业经营实力,2009年9月20日,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增资河南商丘百川药业有限公司,成立“哈药集团世一堂百川医药商贸有限公司”,迈出了中药公司资本运营管理的第一步!增资后的新公司作为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使中药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到整个中原地区,进一步提高了公司产品在中原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扩大了公司销售规模,解决了部分主要生产原料供应问题,同时也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使公司的整体实力全面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既而,一个集商贸、生产、科研为一体,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并举的现代化中药企业应运而生。公司拥有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药品牌和国内产能最大的中药粉针专业生产基地,在生产规模、品种数量、研发能力、人才优势、品牌实力、市场占有率及生产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形成了打造黑龙江省中药产业航母的基础优势。
2009年是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成立后发展的开元之年,公司整体收入突破10亿元,实现10.16亿元,实现利润6040万元,相比整合前分别增长了55%和139%。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演绎了开元之年登台亮相的“惊艳之秀”,彻底打响了中药有限公司经营工作的“开门红”!
聚力营销,全员参战,奠定中药板块发展基础。
当今国内医药市场,“变”是永远不变的定律。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正逢国家新医改深入实施、医药行业加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中药材、原材料的涨价,基本药物制度的加快实施,医保及招标竞争加剧,药品降价等系列情况的接连变化,让所有中药企业苦不堪言。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适应形势,开源节流,聚合全力,决战市场。在公司管理层数十次深入各分公司召开现场办公会、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公司上下吹响了“全员营销”的“集结号”,即:“每个人、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要以营销工作为核心,以创造效益为最终目的,以企业整体利益为最大利益,急营销之所急,想营销之所想,以营销观念来统筹各自的工作,最大化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聚合全力为营销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这是中药人适应新的营销环境,挑战困难、战胜强敌的集结号,是中药人用智慧唱响跨越发展之歌的主旋律。
在此形势下,营销系统一马当先,成为“急先锋”。中药公司扬起销售的龙头,成立以市场部为中心的营销大平台,充分发挥其指挥、调度、协调和服务的职能,坚持“工商并举,中西并重,传统与现代并行”的经营方针,把“竞资格,争份额,决胜终端”作为第一要务,重点打造专业化营销团队,加快实施“增量、增价、增品种”的“三增”计划。对主力品种粉针剂产品,继续通过深入医院、学术推广,擎起“中药粉针第一人”的旗帜,增量销售,叫响“宝葫芦”现代中药品牌;对广告品种安瑞克,通过广告拉动、“事件营销”等方式,加深其在医生心中的印象并增加赢利空间;对丹佛胃尔康、六味地黄丸等OTC产品,充分利用河南百川商业等多渠道销售,使“世一堂”传统品牌从区域走向全国。
“一个人的力量是加法效应,团队的力量是乘法效应。”在营销系统全力出击的同时,公司各部门协同作战,打出“组合拳”。为保证主力品种双黄连粉针的销售,生产系统全力增产,各车间在充分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在提高效率、提高产能、改进技术、节约成本等方面加大研究和管理力度,确保每年在能源、物料消耗方面节约千万元以上。各部门、各业务单元强化经营意识,确立具体的经营指标考核体系,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用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提供最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努力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协调统一。
在一系列经营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每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指标均以15%以上的速度递增;同时,品种结构不断优化,销售收入过亿元品种由最初的双黄连粉针剂1个品种,增加到双黄连粉针剂、注射用丹参(冻干)、注射用双黄连(冻干)3个品种,形成了拉动企业经营发展的“三驾马车”;销售过千万品种由最初的9个增加到14个,企业的品种梯队建设不断完善,经济增长点和产品销量迅速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加强。营销工作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中药公司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营销快速发展、企业产品销售迅速放大的同时,为确保产品的充足供应,中药公司不断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努力推进产业发展。
接力大项目工程,夯实基础建设,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
    随着经营的不断发展,公司中药粉针剂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瓶颈,渐渐无法跟上销售的发展速度;同时由于新版GMP的实施,公司在车间硬件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造。为解决生产能力不足问题,适应新版GMP要求,中药公司于2010年实施了中药粉针剂车间GMP技术改造项目,一期工程投资约1.5亿元,新建约23000平方米中药粉针剂车间,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目前,新建粉针车间已完成建设、调试、验证工作,已于2012年9月28日由省药监局批准试生产,车间已于2012年12月进行GMP认证现场检查,预计2013年3月获得证书并投产。本项目实施生产后,将年新增双黄连粉针剂4500万支,新增注射用双黄连(冻干)1500万支,新增注射用丹参(冻干)3500万支。按照现销售价格计算,本项目(正常年)年新增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年利润6000万元以上,每年可为国家创税近亿元。
该项目的投产,将极大缓解中药公司粉针剂品种的生产压力,促进中药粉针的产能升级,提升企业中药粉针剂的行业领先地位,对中药公司未来的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坚持“科技领先”的理念,培育员工用科技创造价值的进取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是三十年前邓老提出来的,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作为制药企业,中药公司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创造新价值的巨大源泉”,所以大力倡导科研技术的现代化,不断发展和壮大中药粉针和中药提取的核心技术,使之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为此,中药公司确立“科技领先一小步,我们就会领先世界一大步”的科研理念。
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中药公司所属企业投巨资建设自主研发机构(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研发中心,担负着新产品研发、老产品的工艺改进和不良反应的研究及质量标准的提高等项工作。目前是哈药集团博士后工作站的实验基地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研发中心现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领衔,由青年骨干组成的高素质的科研队伍,现有研发人员20余人,其中硕士10余人,主要课题组成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的药学专业人员,技术力量雄厚,新产品研发经验丰富,尤其是多年来在中药粉针剂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拥有成熟的中药粉针剂生产技术及科研开发经验,并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新产品开发格局。除中药粉针剂核心技术外,中药公司在中药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多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药公司中药二厂科技人员多年不懈努力下,世界上第一支中药粉针剂---宝葫芦牌双黄连粉针于1990年研制成功。可以说,它的研制成功在中国医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从其投产至今约有3000多万人次使用了近8亿支双黄连粉针剂,可以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1990年以来,中药公司研发中心在新药开发方面成绩显著,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其中“十五”国家 863 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专项项目、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计划项目、市级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省部级及市级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科技成果奖数十项。申请发明专利共 10项,已获授权 4项,申请公开6 项。
中药公司在药品研发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进几年来,在保证粉针剂研制的基础上,中药公司不断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着力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的方向发展,一批新药正在研制或待批生产批件。
坚持“品质至上”理念,培育员工“药品质量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
“完美的品质源于制造”,中药公司倡导为人的品质要高尚,做人的品质要一流,道德水准要崇高,产品的品质要精良,产品的疗效要确切。作为中药粉针剂的龙头企业,公司始终坚持——产品只能是越做越好,技术只能是越做越深,质量只能是越做越精。
众所周知,药品的质量、食品的安全牵动的是我们每个人,关乎的是生命的价值、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而“齐二药”事件、“刺五加”事件则给所有的制药企业敲响了警钟。为此,中药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药品质量高于一切”大讨论活动,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写心得,说体会,从内心深处提高质量意识,树立责任观念,并将之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严把质量关,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中药公司董事长程鹏远曾意味深长地说,“品牌就是信誉,信就是相信,誉就是赞誉。没有质量,怎么有信誉,怎么会有市场。”所以,本着对患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思想,中药公司对产品质量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尤其在原料检验方面严把关口。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立刻组织公关小组,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企业还拿出重金奖励那些有价值的改进方案和措施,激励员工为提高产品质量贡献智慧的热情和干劲。为了更好的确保产品质量,中药公司还在质量监控方面单独成立了一个部门,并对质量监控人员不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质量监控人员。
多年来,企业还以QC小组为单位,结合生产实践,不断进行各项专题研究,先后有《提高A颗粒回收膏收率》、《提高乙醇回收率》、《改进工艺降低糖衣片炸裂的不合格品率》等QC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省、市优秀成果奖。企业多年荣获“全国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光荣称号。
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培育员工心灵的归属感。
“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来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多年以来,公司坚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要立即去做;有利于员工利益的事情要立即去办”的思想,始终重视员工的切身问题,积极为广大员工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并紧紧围绕经营工作,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2007年,为改善职工就餐环境,企业新建了员工食堂,为员工购进餐具,增加食品的样式品种,并实行中午免费就餐福利就餐制度,减轻员工生活压力,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为了员工的身体健康着想,公司号召全体员工戒烟,并发布了《厂区吸烟管理规定》。对于个别吸烟者,公司专门规定时间、设置场所,解决其吸烟需要。另外,每年免费为公司全体员工进行福利体检。公司工会还向过生日、结婚及退休的员工赠送精美实用的纪念品,并对考入大学的员工子女进行奖励,还积极开展了“妇女节”送花、送书和安康保险活动,让员工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同时,企业还成立了“员工爱心互助会”,对罹患重大疾病、住院手术治疗、遭受意外伤害以及家庭火灾等不幸事件的公司员工进行不同程度的资助,使之成为员工表达爱心、传递情谊、加强后顾保障的一种组织形式。自08年3月“员工爱心互助会”成立至今,截至目前,共有会员2271人,共资助218人次,资助金额655422元。另外,为了满足员工的生活需要,公司在各厂区专门设立了小型仓买。同时,克服涨价、经济危机等因素,增加了日常发放福利的数量及种类,以减轻员工的生活压力。每年公司党委、工会组织都坚持“五必访”、看望困难职工和“送温暖工程”,将党和公司对员工的关爱及时传递给员工。
坚持以多种形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促进员工思想融合。
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内涵,更是一个公司、一个员工发展的精髓。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日益成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成为增强一个公司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培养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文娱情趣方面,中药公司始终不遗余力。仅以2012年为例,中药就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
2012年6月~9月期间,公司举办以“为员工喝彩、为企业歌唱、为发展加油”为主题的第五届职工文化节系列活动。活动共分为文化节开幕、“我参与、我快乐”职工趣味活动、“我歌我秀”职工卡拉OK比赛、“舞动的青春”舞蹈比赛、“魅力中药家园”艺术作品展、文化节闭幕式汇报演出六个板块进行。公司遵循“全员参与、坚持业余、有效开展、促进工作”的原则组织,突出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教育性,共同此次职工文化节办成和谐快乐、提振士气的“文化盛会”,共同营造“环境好、风气正、效率高、干劲足”的企业氛围,助推企业蓬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先后举办了羽毛球、乒乓球、台球、排球、拔河比赛,及职工趣味游戏,累计参加活动的人数达到1300余人次。公司还派出代表队参加集团组织的台球、乒乓球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强健了员工体魄,而且增强了团队意识,凝聚了团队精神,促进了生产、经营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了贯彻集团公司“会战五个月,大干150天,遏下滑保增长”活动方案精神,公司组织各部门领导、各支会主席及班组长120多人参观了大庆铁人纪念馆。以此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凝聚力量、拼搏奉献。另外,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组织职工开展了包装岗位技能竞赛和GMP知识竞赛活动,调动了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广大职工的干劲,激发车间班组比、 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情,提升了车间班组的管理水平。
在党建方面,为庆祝建党91周年,公司组织了以“讲正气、讲责任、讲团队、讲大局、讲作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纪委建设上,首先是新班子一上任,就向全体员工下发了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领导班子承诺书,并进一步加强物资采购过程监督管理和重申取缔小金库并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震慑和监督作用。
搭建合理化建议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在职工中长期征集合理化建议。仅2012年就共收到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及技术攻关项目75 项,其中有26个小改小革及技术攻关项目付诸实施,合理化建议活动共新增效益160.496万元。同时,在年底的时候企业还专门召开了表彰奖励大会,给予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及技术攻关项目决定予以现金奖励,鼓励广大干部和员工的积极性。
在记录企业发展历程方面,中药公司于2009年创刊了本企业的报纸——《中药家园》。创刊至今,共刊发40余期,约合80万字。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鹏远的倡导下,2012年公司相关部门还出版了《管理与思考》企业文化读本。应该说,这本书记录了中药公司2012年的心路历程,值得经历者回味、后来者借鉴。
竞聘上岗,打造公平公正、干事创业的用人环境(有些太少,稍充实)
随着中药公司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竞聘上岗已经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塑造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并逐渐成为一种制度完善固定下来。它打破了因循守旧、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做到了唯才是举、公开公正、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最大限度地激发中药人的进取精神和二次创业激情。从2006年至今,公司已连续多年召开干部聘任上岗工作,约有近300人在进行了竞聘述职发言。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聘上岗,使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中层管理岗位,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同时也为有能力、有思想、想做事、愿意承担责任、与企业文化一脉相承的年轻同志提供了一个上进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公益事业——一个企业的使命不只是盈利,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企业品牌和社会影响力的建立不单单依靠雄厚的实力,同时也依靠企业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中药公司不忘关注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是企业一直坚持的理念。
2005年松花江遭受严重污染,公司旗下中药二厂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抽调两台一次运水能力为17吨的罐车,无偿为道里区居民和其他企业送水千余吨,极大地缓解了用水困难,支援了哈尔滨市抗击水污染的攻坚战,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举得到了居民和有关领导的一致赞扬。新晚报、晨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哈药集团中药二厂为居民送水、与哈市人民共度难关的感人事迹。
2006年,在省、市政府及集团公司号召下,全厂职工积极开展了为灾区贫困群众“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公司共为贫困居民捐款一万元,捐赠各类御寒衣物500余件,为灾区贫困居民送去了一份温暖。
据新晚报报道,2005年至2006年期间,在哈尔滨市开展的以救助困难群众为目的进行的各项慈善捐款活动中,公司旗下的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共捐款6万多元,在全市社会捐款大户排行中名列第12位。
2007年5月25日,在团市委、市青联开展的“青春建功新农村”青年专家科技服务团巴彦行活动中,中药公司特捐赠药品消栓颗粒、心安口服液共20件,总价值人民币51360元,为巴彦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在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抗震救灾活动中,中药公司各厂区加班加点生产,共为灾区提供了价值130万元的药品,并捐款1万元;职工们积极响应集团的号召,各厂区职工捐款共计183125元。在此精神影响下,国外合作伙伴也慷慨解囊,捐款美金200元。企业被哈尔滨市总工会授予“哈尔滨市工会系统支援抗震救灾捐助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此外,综合制剂车间员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资助贫困学生,将企业精神升华,用行动诠释了感恩互助的核心价值理念,向社会展示出企业及员工的良好道德形象。
2010年8月,中药公司共计向哈尔滨市红十字会捐赠了价值915280元的药品(其中,哈药集团中药二厂捐赠价值108000元药品,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捐赠价值807280元药品),用于甘肃舟曲灾区伤病员的救治。
近年来,在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每年都积极组织职工参加义务献血和义务劳动,并多次向哈市儿童福利院和孤寡老人们捐赠药品,向他们献去一片爱心。同时,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哈药集团的统一部署及公司领导的积极倡导下,中药公司每年都积极组织全体职工开展“慈善一日捐”爱心捐款活动,从2010年至今已捐款近30万元。
新班子,新形象,抓管理,务实效,文化兴企唱响2102中药好声音。
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一个企业的领导就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但凡见过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鹏远的人,都会被他儒雅的风范所感染,为他的真诚待人所打动。虽然他来到中药公司只有短短十个月时间,但是和他共事的每一位员工都会在不经意间泛出心灵深处的骄傲,因为在他们心中都认定了程鹏远便是带领企业、带领自己“圆梦”的那个人。
2012年年初,因企业部分职工思想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4月11日,集团公司对中药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前一天还在“三精制药”工作的程鹏远临危受命,担任了中药公司的“掌舵人”。
在认真分析了中药公司的当时的经营形势和管理状况后,思维敏捷的程鹏远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是由三个企业联合而成的大企业,但是由于各企业原有的底子太薄,基础较差,再加上多年来中药公司没有“强身健体”,导致现在遇到一些难题便束手无策。为此,他果断而理智地提出企业当前的重心应放在强化营销体系、干部意识、基础管理上。
营销是企业的龙头。他首先是在全体营销战线确立了“保证粉针剂销售的持续稳定增长,增加规模优势品种数量,实行全品种营销,强化营销规范化管理,配合做好OTC转移衔接”的工作思路,并多次召开营销工作会议,研究营销团队发展、网络渠道建设、终端开发及学术推广工作,对营销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考核。看到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身为一把手的程鹏远寝食难安。他立即亲自挂帅,成立了以他本人为组长,有关副总为副组长,各营销事业部和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小组”,并划分多个执行小组,同时赶赴全国各主要地区,加快应收账款的催帐与清收。另外,为确保各项指标和工作的有效落实,8月中上旬,他亲自带领有关部门,多次到全国各地办事处进行视察调研,其雷利风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让营销一线人员受到极大鼓舞,加快了工作的落实,为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奠定了基础。
毛主席曾说过,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所以,程鹏远上任后做的最重要,也是他认为最必要的一件事就是抓队伍建设。在他看来,中层干部是企业的中坚,是骨干力量,就像一个建筑物中的承重墙一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常用“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来形容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于是,在上任后的第六天,他便亲自组织召开了中层干部动员大会。会上,他提出了“怎样认识中层干部这个职位,中层干部应体现哪些品行和能力,中层干部应具备哪些工作作风”,并坚持“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群众带不好就是干部的因素,同时提出“一定要打造公平公正的环境、打造干事的环境、打造培养人才的环境”。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又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先后提出干部要有干事的劲头和精神,“要领导带头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对一级负责”,要始终秉持“无功就是过,平平淡淡就是错”的思想,并时常勉励干部——“认真工作只能达到及格,用心工作才能达到优秀”。日常工作中,要搭好班子,带好队伍,干部之间“感情要融和,工作要配合,心态要平和”,真正达到“互融、互补、共识、共进”,形成团队。
诚然,转变干部意识和思想作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解决各级管理干部“思想上不愿转,行动上不知怎么转,工作上缺乏持续转”的问题,程鹏远提出了三个“必须”,即完成工作必须讲时间,解决问题必须到现场,问题汇报必须有结果,并先后通过召开班组长座谈会、中层干部座谈会、科室管理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工作会议等专题会议,加快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新的风气,加快各项工作的推进节奏,带动干部员工跟上企业发展形势。在5月4日全体营销人员大会上,他就做人做事与全体业务员进行了推心置腹交流,并要求全体业务人员“对企业有归属感,要培养忠诚度,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还提出了“生存靠本事,挣钱靠业绩”,以此激励全体业务人员。在纪念“七一”的大会上,作为党委书记,他又向全体党员提出了“如何发挥党员的作用”和“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的要求。本着“在位要受控,提拔靠竞争,届满要重聘,末位要淘汰”的用人机制,10月份,公司对中层干部队伍分阶段进行了考核竞聘工作。这次竞聘共有符合条件的中层干部和包括27名一般管理人员在内102名同志参与竞聘,历时四天。在整个竞聘过程中,做到了公平公正,没有任人唯亲,没有暗箱操作,真正做到了干部能上能下。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中药公司的中广大干部员工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都有了很大转变和提高,表现在干部的工作激情和士气高涨了,员工有了一定的精神头和干劲儿,并且员工的思想境界和文明素质也有了一些提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面对企业基础薄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程鹏远提出用“规范、跟踪、监察、审计、追责”十字管理方针来管理企业,并提倡“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不断强化制度,优化流程”。在与干部员工交流的时候,他常借用“温水煮青蛙”的管理理论警示大家应重视企业中隐形问题的存在。他指出,我们企业单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大的问题,也看不到企业的威胁所在。但当这些问题累加起来,慢慢地就会将企业扼杀掉。为此,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企业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查问题,抓管理,正风气,提效率,把管理工作的目标放在形成“环境好、风气正、效率高、干劲足”的氛围上。为此,他以身作则,首先从抓开会入手,本着“统一思想、解决问题”的原则开短会,提高会议质量。这充分体现了他“低调做人,高效做事”的思想。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严肃工艺纪律和劳动纪律,杜绝跑冒滴漏和浪费现象。另外,为了让公司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公司总体运营情况,明确公司发展形势、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公司整顿规范了生产调度会、月度会等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和总结阶段生产经营形势;通过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此外,程鹏远上任后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为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优化生产及办公现场管理,专门召开公司各部门一把手工作会议,将定置管理和岗位节能减排两项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提出“岗位必须减排,定置管理要常抓不懈”。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公司各项工作逐步向规范、有序、高效的方向迈进。
“责任”是程鹏远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来到中药公司的10个月时间里,他始终是神经紧张着,用他自己的话讲“始终在担心、焦虑着,没有轻松过,也没有快乐。即使受到集团公司领导的表扬,也快乐不起来。”因为在他的头脑里始终在思考如何把中药公司搞上去,在集团、在社会上重塑中药公司的形象。用他的话讲“因为我们承载着几千名职工的饭碗的问题,承载着医药事业的中药发展的板块的问题。如果把这个事情做好了,不但解决了职工的生存和幸福指数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治病救人,向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品,我们是做了一个积德行善的事情。”所以,即便再苦再累,他都会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
有人劝他说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紧,太累了。他则淡然一笑,并意味深长地说:“我对中药公司没有感情的话,我不会把它干好,也不会干得这么细心,甚至我挨了这么多的累,我都无怨无悔!就是因为我对中药公司充满了感情。他就像我培养孩子,我可以给他当牛做马,因为在他身上付出的是感情,我会因为看到它成长而感到欣慰。”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程鹏远常勉励大家:“中药人应该憋股劲,应该有一种不服输的劲,这样才能活出我们的尊严,这样我们可以无愧的对后人说:‘我们对中药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他始终讲,“我们做企业必须得讲点责任,讲点境界,这有利于我们对后人有一个交代。我们这群人必须给未来的中药人能种上一棵“参天大树”,这就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注重文化传承,把企业做成“参天大树”。
“没有理念的企业就像一个人神志不清,不知道往哪方面走,不知道要干什么”。程鹏远认识到这点后,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并认真梳理企业的战略和文化,提出中药公司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实施精益生产和精细化营销,打造中药公司的责任效率文化。
“从现在起就要矢志不渝地去打造和坚守企业的理念,将它变成一种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程鹏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掌舵者,他志向是一定要把中药公司做成“参天大树”。什么是“参天大树”?他给的解释是:它要挺直且能抗击风雨,更重要的是它要成为可用的材料。他强调,千万不能把企业做成“灌木丛”——生长着,却存在风险;显不出个数来,又不能成为有用之才。怎么做成“参天大树”?就是不断地扎根、生长、传承和发扬光大。这是程鹏远董事长谈及企业文化时做出的形象诠释。做企业,最怕朝令夕改,最怕没有传承。所以,程鹏远提出对于已经形成的正确理念要坚持,饱满的干劲更要坚持,不能松劲,更不能半途而废,特别要坚持打造中药公司的企业文化,并将它一以贯之,恒久地传承下去。
 “抓生产经营,也要关注员工生活,使员工的待遇跟随哈药集团大家庭的待遇共同提高,建和谐中药家园”,这是以程鹏远董事长为核心的班子成员的真实想法。三个厂合为一家,关键是“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做,但实实在在解决员工生活问题更重要。对此,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下了一番功夫。无论是月度福利,还是节日福利,在标准上都做了相应的提高。公司克服了物价上涨等因素,为员工增加了日常发放福利的数量及种类,提高了节日奖金,提高了年终员工福利的档次,还提高了员工房补发放的标准,减轻了广大员工的生活压力。同时,公司还改善了世一堂厂区员工的就餐环境,增加了菜品,提高了员工的午餐质量,改善了职能部室陈旧的办公环境,增加了六台员工通勤大客车,开通了江北通勤线路,还解决了二厂和世一堂厂区平房线员工通勤长期换车、倒车的实际困难,营造了温暖和谐、心情舒畅的工作生活环境。正是这股心系员工,把关心送到员工的心坎上,把员工当成自己家人的管理理念,让程鹏远赢得了团结互助的员工队伍,受到了职工群众的热爱和拥护。
2012年,面对哈药集团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大部分企业都增长乏力,效益下滑,整个集团公司已到了临近危机或进入危机的程度,正处在变革图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程鹏远提出,一个企业必须得有点名气,一支队伍必须得有点士气,一个人必须得有点志气!中药人就要不服输,别人倒了我们不能倒;就是都得倒,我们也要最后倒。正是在这种干事创业的魄力下,中药公司在以程鹏远董事长为核心的新班子带领下,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责任效率”文化,扭转了中药公司踏步不前的发展局面。一组组数据背后彰显了付出后的成绩:2012年实现收入22.08亿,同比增长15%,实现利润1.12亿,同比增长18%,实现利税2.99亿,同比增长43%。
对于这些成绩,程鹏远在2012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谦虚地表示,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这点成绩不值得我们骄傲,但是值得所有人回味。
“一个人你的目标立在哪儿,将决定你走多远。一个企业把你的标准树多高,就能代表你有多强。”
在中药公司决策者高瞻远瞩的视野里,在“十二五”期间要将中药公司打造成为工业基础雄厚、商业网络健全的中药企业,扩大传统中药全国区域覆盖面,使现代中药向高精尖领域不断纵深发展,成为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并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年整体收入35亿元、年利润1.6亿~2亿元的基本目标。中药公司的班子深知这是一个高标,要想实现它则需要付出极大的艰辛和努力,但是必须把这个目标树起来,坚定不移地往前走。
在谈及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时,程鹏远头脑清醒且胸有成竹。他说,现在的中药公司是不断修补过去遗留的缺陷,把基础打牢,强身健体。企业当前还不能一下子把步子迈的太大,因为还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小步快跑,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知己短,可预防衰败之道;知人长,可走向成功之途;善创新,可获得领先优势;走正路,决胜于千里不倒。展望2013年以及更远的未来,中药人有着许多重任,也有着许多期待。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的明天必将是一幅气势恢宏、美不胜收的丹青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