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会员之窗 > 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打造过硬的员工团队 哈药
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打造过硬的员工团队 哈药
哈药六厂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拼搏,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转变,在企业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攀升的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管理经验,创建了“无情的管理,有情的关怀”这一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1988年当初制药六厂与制药七厂合并时,摆在面前的最大困难并不是厂区破乱、设备陈旧、效益亏损、职工不能正常开支等问题,而是纪律松弛、人心涣散的局面。面对以上的诸多问题,新的厂级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带领全厂员工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树立共同理想、振奋企业精神抓起,从狠抓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建立管理制度规范全厂职工的行为,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历经多年的打造才培育了今天这样一支纪律严明、听话认干、同心同德、能打硬仗的优秀团队。
在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不断在加强。纵观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经历了三个相辅相成的阶段。
第一阶段:无情的管理、有情的关怀
本着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在总结企业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哈药六厂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无情的管理,有情的关怀”。
这十个字,看似简单,但其内涵却十分丰富。它是“兴企为公、造福为民”企业理念的具体体现:无情的管理可以打造优秀的团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确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进而为国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有情的关怀则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特点,即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企业永远是员工的后盾和靠山,对于员工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难或问题,工厂都会一如既往地提供支持和帮助,企业和员工永是一个共同体。
“无情的管理,有情的关怀”的通俗解释就是:管理是无情的,而关怀却是有情的,即在管理方面,在厂规、厂法面前,从厂长到员工人人平等,工厂不存在也不允许存在任何有特权的部门或个人,在厂规、厂法面前必须做到“宁可伤感情、不能破规矩”的信条;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于那些听话、认干的员工,当其遇到了疾病困扰、子女上学、突发事件等困难时,工厂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员工解决燃眉之急,共同度过难关。
无情的管理——严格管理 依法治厂
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在吸收其他单位成功管理经验的同时,在认真总结我厂多年来运行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编制了《哈药六厂管理制度总体框架》。
在各种管理制度的起草、制订方面,对每项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进行严格把关,控制具体管理制度的数量,强调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提高管理制度的编写质量、提升管理制度的文字水平和档次。
对于贯彻执行工厂方针、政策或与员工利益休戚相关的制度,在制定时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重要的管理制度还要提交工厂员工代表大会讨论并审议通过。
为增强工厂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震慑力,要求起草、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严奖严罚、奖罚分明。
建立责任过错追究和连带制度,即因为管理不到位,一般工作人员出现问题,部门领导和主管厂级领导也要受到处罚,做到严格监督、层层追究、落实责任。
有情的关怀——福利丰厚 后顾无忧
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为员工的今天着想、更为员工的明天负责”的企业理念,多年来工厂一直把做好员工的福利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工厂提出的“有情的关怀”的指示精神,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并执行了一系列具有“药六”独特特点的职工福利政策。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场异常激烈的竞争中,核心内容便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支懂技术、精管理的人才队伍,谁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多年来厂级领导着眼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上,一直将人才的引进、培养当作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为各类人员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在选拔、任用各级领导干部时,一贯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具体工作中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完善干部任免制度。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企业内部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严格坚持用人唯贤,坚决反对用人唯亲,不搞帮派、团体,不搞论资排辈,让各类人才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确保了工厂的各类人才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得到合理的使用,工作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宽松、和谐的用人政策和环境,为我厂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们身心愉快;从内心里感到劳动是幸福的、工作是快乐的;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要是人才,就绝不会被埋没;哈药六厂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舞台……
多年来,结合自身的管理特色,哈药六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福利政策:每逢节日都要发放大礼包;职工生日和女职工婆母生日都会收到蛋糕;职工子女就读大学,每月工厂都要发给助学补助;季度、半年及年终奖金惯例发放……
一个个大家意想不到惊喜的不断出现,从而构成了“药六”福利篇中最壮观、最和谐的音符。
除了每人都享受的日常福利外,个别员工家中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天灾人祸”而一筹莫展,当员工向厂长提出或厂长得知情况后,厂长都会亲自过问并给予帮助。多年来,我厂的无数员工曾得到过工厂的帮助,顺利度过了难关。尤其是个别员工患上了“癌症”,一方面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对高额的医药费用而苦恼,这时企业和厂长总是给予及时的支持,正如老厂长曾经深情地说过:“制药六厂永远是职工的娘家和靠山,不管花多少钱也要医病,工厂不能让我们的职工失去信心和希望”。多年来,一些员工由于得到工厂的帮助和支持,得到及时的医治而重新获得了新生。
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关怀,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全厂干部、员工爱厂敬业的极大热情。
第二阶段:有情管理、亲情关怀
企业及时总结管理经验,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更加体现人文关怀。2009年4月间,汪兆金厂长因年龄原因退休,哈药集团委派副总经理——张立君担任哈药六厂的厂长。张厂长的到来带来了新的管理风格,他在原来工厂“钢性”的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很多“柔性”的因素,提倡“人本管理”,要求起草制定规章制度一定要从工厂的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赋予了企业文化新的内容,提炼形成了“有情管理、亲情关怀”这一全新的企业文化。
“有情管理、亲情关怀”的内涵:有情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人的内在创造力,使员工在工作中有成就感、价值感;亲情关怀则突出了人性化的管理特点,即企业视员工为第一财富,企业永远是员工的后盾和靠山,对于员工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难或问题,工厂都会一如既往地提供支持和帮助,企业和员工永是一个共同体。
为了能够广泛倾听全厂职工的心声、收集大家对工厂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张立君厂长还带头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在厂报上公开,并建立了企业领导班子定期与基层职工座谈的制度。接下来,职工反映的一些合理意见和建立被工厂采纳,原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改正,同时很多的惠民措施得以实施:劳务派遣工通勤车得到更换、改变了原来厂内人力车入库的方式、生产作业环境得到改善、职工食堂安上了空调、增加职工生日餐并发放礼物、提高了日常劳保用品的档次……
在张立君厂长的亲自倡议下,全厂职工自发捐款成立了“哈药六厂职工互助基金会”,用于那些生活困难而需要紧急救助的职工,这一做法在全厂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该基金自实施以来已有几名职工得到救助,解决了燃眉之急。也让全厂职工切实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厂长对职工的关爱,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职工将这一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企业文化的作用得到极大地发挥。
第三阶段:团结、拼搏、创新、奉献
2010年11月份,原厂长张立君荣升为哈药集团总经理,芦传有担任新厂长,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药六人”,芦厂长对药六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同时也对六厂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和他所领导的团队除对六厂传统企业文化进行传承外,还对企业的精神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提炼为“团结、拼搏、创新、奉献”,这是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提升和升华,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正在引领全体员工去开创药六更加美好的明天。
团结:是一种精神品质,团结协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体现。企业能够稳定发展,逐步壮大,首要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全厂职工和干部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才造就了企业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拼搏:是指全厂干部和职工在实现药六大发展的坚定信念的驱使下,上下一心、全力拼争、搏击医药市场顽强的意志品质,拼搏精神是成功人士和成功企业必备的精神品质。
创新:是指具有综合运用药六已有的品牌、团队、产品、销售渠道、生产能力、科研力量等积极因素,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革新的实践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奉献:是对药六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对企业无条件的全身心的付出。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是一种不计报酬的给予,是一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和“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诠释药六的企业精神:这就是“永不服输、敢争第一”的精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厂为家,爱岗敬业”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一种和企业荣辱与共、舍身忘我的集体主义精神!他号召全体员工弘扬企业精神,为药六腾飞贡献我们药六人的全部力量!
现在这种凝练的、升华的企业精神正在转化为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着全体药六同仁朝着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奋斗。
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在企业管理体系中,企业文化内容不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培育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保持企业经久不衰、健康发展,因此,每位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领袖一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与科研开发、产品营销同等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出基业常青的百年企业。